当你在吉兰丹听到老一辈的华人说要带你去吃“Nasi Laut”时,他们指的不是“海饭”而是 Nasi Berlauk, 这里的元气早餐,俗称“马来饭”。那是一道非常简单的咖哩饭食:白饭、或咖厘鸡或咖厘鱼、还有煮得软软的蔬菜(小黄瓜和通心菜)和红辣椒酱。这别具风味的马来饭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,就连一些在外地大受欢迎的早点如Roti
Canai (印度煎饼)和 Nasi lemak (椰浆饭)等食物都要靠边站!
喜欢一个都市,需要几个理由?答案只需要一个!好友昌铭就在第一次初尝这里的Nasi
Berlauk 而喜欢上了哥打峇鲁!一有空闲便往这里飞,早、午、晚餐都非要吃这里的咖哩料理不可。
咖哩鸡的香味来自特搅的咖厘香料和辛辣混合料如辣椒、小红葱、黄姜、南姜等煮成。满嘴香甜,像是把好几种香料放进口里磕那么过瘾,担心给呛到?不怕,椰糖在这里发挥了中和作用,溶在稀薄的椰浆里,辛辣香料不甘被椰糖制伏,竟和椰浆结盟,把味道带到另一个境界,唤醒了每个味蕾,乐了老饕。
咖哩鱼有大小鱼之分,大鱼是鲔鱼块(IkanTongkol/ayo)而小鱼则是甘榜鱼儿(Ikan Kembong)煮成,这里的咖哩鱼的特色是鱼儿们先用适量粗盐、阿参片(assam keeping)、南姜片蒸熟,这个时候鱼块吸饱了阿参片的酸、粗盐的咸和南姜的香味,有了基本的味道。
这里的咖哩并不油腻,原因是在烹煮咖哩时少了“油煎(Tumis)" 这个步骤。先用小火将椰浆逼出油来,然后将咖厘香料和辛辣混合料放入煮滚后,再将之前蒸熟的鱼块放下,最后才调味。没有经过油煎的咖哩以小家碧玉的姿态登场,味道香醇可口,风味十足。
就算有了惹味的咖哩若少了品质良好的米饭,烹煮出来的咖哩饭肯定难以下咽。幸好这里的米饭还不致以让人失望。用暹逻香米是先决条件,再来便是要旧米和新米对比来煮、还有水的用量要适中、方能煮出不黏也不会太干的白饭。
咖哩饭和辣椒酱(Sambal),根本就是天生一对。东海岸一带的辣椒酱是不经过烹煮的。大红辣椒去籽后和去皮的红葱一起舂到糜烂,再用醋、白糖和盐来调味。这里的咖哩一般都不辣,咖哩饭全凭此酱助兴!味道也因而变得有层次感。不嗜辣的可以不碰它,无辣不欢者则非它不可!
马来饭在这里随处可寻,无论是咖啡店前的档口,路边的摊位,还是住家前所摆卖的,都各有千秋,会令你觉得差强人意的却少有。这里还有另一个特点,就是摆卖的几乎清一色是妇女,这跟丹州多数妇女“主外从商”有关。妇人盘坐在摊位的中间,前面摆放着几个大小不同的锅子,锅子里有白饭,咖厘,蔬菜等等。她们顺
序地将白饭、鱼或鸡肉、蔬菜、辣椒酱舀放在纸上然后包起来。
从小我就喜欢站在路边的摊位前,看着那妇人将饭、咖厘等放在香蕉叶或腊纸上,包起来,然后用椰叶枝扣着。一再重复的动作是多么的熟捻、优美。
是小时候的记忆了。每逢星期五,妈妈总会为我们买Nasi Lauk当早点。清晨还没起身就闻到了咖厘饭的香味,半梦半醒中与幽幽的饭香缠绵一会儿后,食欲逐渐被唤醒了。于是,迫不期待地起床,与家人一起吃早餐,喝着那浓浓的Kopi
O,真是洋溢着幸福美味的童年!
文:曾繁榮
文:曾繁榮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