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陋室铭》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
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
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
苔痕上阶绿 ,草色入帘青。
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
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
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
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
孔子云:「何陋之有?」
这篇千古名文,自唐代以来广为传诵,全文仅有八十一个字,杂用四、五、六句,一韵到底(名、灵、馨、青、丁、经、形、亭),并以对偶的字句加强表达效果,是学习古文不可不读的经典。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
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
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
苔痕上阶绿 ,草色入帘青。
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
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
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
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
孔子云:「何陋之有?」
这篇千古名文,自唐代以来广为传诵,全文仅有八十一个字,杂用四、五、六句,一韵到底(名、灵、馨、青、丁、经、形、亭),并以对偶的字句加强表达效果,是学习古文不可不读的经典。
然而,面对文言文,你是不是一个头二个大,因为我们总是以为文言文生涩难懂,教人敬而远之,不过《陋室铭》却教人改观,不信你大声吟诵一篇二篇,不必注解,大概也能理解七八,一点也不难懂,而且趣味盈然。
所以,与其说是古文艰涩难懂,不如说是教学方法错了。
为什么说教学方法错了?因为廿世纪之初,东西方教育主张「实用教育」,误以为传统的朗诵是生记硬背,读死书,改而要求学生理解、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智慧的开发,影响所及,中国也在民国初年废除了传统朗诵、背熟的方法,彻底推翻了这种有声有色的古老教育法。
结果一百年下来,现代语言教育太过讲究理解,科学化的学习总是把一篇篇的好文章剖析到支离破碎、七零八落,什么生字啦、文法啦等等,把文章的美感和韵味都给破坏掉了,忽略了阅读古文的乐趣,科学方法反而更像是死读书了。
现代人不知道,古文的味道是不可不读的,没有了朗诵,就没有了古文的味道,读古文也就变成是枯燥无比的事情。
事实上,中国唐朝及欧洲在十二世纪以前都还没有发明纸张和印刷术,不管是五千年的中国文化,还是西方文化和西伯来文化同样是靠背诵流传下来,原来,早在「实用教育」以前,东西方的教育方法并没有什么两样。
现代人把朗诵、背熟误以为是“死记硬背”,但古人却叫“因声求气”。死记硬背只是为了记住背住而读,读书变成了苦差
事;因声求气却是声音气势的抑扬疾徐顿挫,朗诵就像唱歌一样,读来让人轻鬆愉快,读古文也就不是什麽枯燥无味的苦事
了。
由此可见,想要轻鬆读好古文,又能快速、正确掌握文言文,根据个人经验,每篇古文首先最好朗诵、背熟数遍,如果可以滚瓜烂熟更妙,如果是学校,不妨先花数堂课程朗诵背熟十篇古文,然后才进入解读、理解,效果肯定会比科学化的学习更好,因为古文,就是要朗读才会有味道的。
古文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,也是增强文化底蕴、提高文学修养的必要媒介,不读古文,不但无法继承传统文化,也无法吸收取之不竭、用之不尽的智慧宝库,这实在是读书求学的一大憾事。
附记:
《陋室铭》相传是唐朝文人刘禹鍚作品,不过争议颇多,因为刘禹鍚文集并没有收录此文。从行文风格、个人事蹟及思想来推敲,的确不像是刘禹鍚的作品,一些考据认为,真正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崔沔,是比较可信的说法。
无论如何,《陋室铭》得到后人推崇备至,历来文人雅士都有不少彷作,大概也是最多彷作的一篇古文了;我自己在高中时也曾戏彷一篇《课室铭》,是求学时代颇为得意之作,今录下以供玩味,博君一粲耳:
室不在大,有课则行;
书不在好,有师则通;
斯是课室,惟吾懵懵,
上课不专心,下课一条龙,
谈笑有死党,往来无流氓,
可以看小说、梦周公;
有老师之唠叨,有父母之叮咛:
今年不努力,明年留级生,
我笑云:“何惧之有?”
事;因声求气却是声音气势的抑扬疾徐顿挫,朗诵就像唱歌一样,读来让人轻鬆愉快,读古文也就不是什麽枯燥无味的苦事
了。
由此可见,想要轻鬆读好古文,又能快速、正确掌握文言文,根据个人经验,每篇古文首先最好朗诵、背熟数遍,如果可以滚瓜烂熟更妙,如果是学校,不妨先花数堂课程朗诵背熟十篇古文,然后才进入解读、理解,效果肯定会比科学化的学习更好,因为古文,就是要朗读才会有味道的。
古文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,也是增强文化底蕴、提高文学修养的必要媒介,不读古文,不但无法继承传统文化,也无法吸收取之不竭、用之不尽的智慧宝库,这实在是读书求学的一大憾事。
附记:
《陋室铭》相传是唐朝文人刘禹鍚作品,不过争议颇多,因为刘禹鍚文集并没有收录此文。从行文风格、个人事蹟及思想来推敲,的确不像是刘禹鍚的作品,一些考据认为,真正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崔沔,是比较可信的说法。
无论如何,《陋室铭》得到后人推崇备至,历来文人雅士都有不少彷作,大概也是最多彷作的一篇古文了;我自己在高中时也曾戏彷一篇《课室铭》,是求学时代颇为得意之作,今录下以供玩味,博君一粲耳:
室不在大,有课则行;
书不在好,有师则通;
斯是课室,惟吾懵懵,
上课不专心,下课一条龙,
谈笑有死党,往来无流氓,
可以看小说、梦周公;
有老师之唠叨,有父母之叮咛:
今年不努力,明年留级生,
我笑云:“何惧之有?”
文:彭永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