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手非常有限的情况下,要腾出空余时间策划特写或较软性的新闻报导,的确不容易。
也因为如此,我经常都选择在自己的周假天出动,虽然必须耗掉几个小时,甚至大半天的私人时间,不过,这么做反倒能让自己的思维更集中,准备更周全,而不会因为时间赶人,漏掉该拍的照片,或者无法聚焦,没有捕捉到有关题材的重点。
这种采访模式是听、看、写、问、拍照及运转思维同步进行的连环步骤,之后,你需要自我沉淀,才能厘清头绪,扯出线头。
动笔之前,给这些已经归类的材料,构思最切题的“Intro”,然后,章节才由此铺展开来。
上周三的周假天,我和广告代理绩辉随着养燕达人李清松,来到了万捷县郊区的马来甘榜Tok
Belian,主要是为了“养蜂”这个题材。我曾经在台湾的休闲农场参观过养蜂场,在吉兰丹,这还是头一遭。
边问边聊,一座高耸的石楼就矗立在眼前了。受访人李先生多年前买下这片土地,盖了养燕楼、设了养鱼塘,现在还在里边养羊、养蜂,另一片空地则铺满细沙,李先生说,准备在未来盖房子,以后能招待朋友和游客,带他们参观养燕楼和养蜂场。
这是他精心构筑的乌托邦,就隐藏在喧嚣闹市的秘密花园里,我随着他步行到格玛辛河道旁,心情也平定下来,大自然的空气在胸腔里吐纳,犹如滤网,筛出了城市人多余的焦虑和不安。
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,我需要这种养份,就如李先生所言,蜜蜂的生存空间里,也得拥有能为它提供花粉的生态。蜜蜂飞出了拥挤的蜂巢,来到“花花世界”,恣意倘佯在花海里,暂时忘却了蜂巢里的纷扰。
人,有时候也得如此般出走,寻找养份,写作,如是。
感谢李清松先生分享的养蜂哲理,《燕楼养蜂,闯出春天》的报道出炉了,多多指教。
作者:洪维聪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